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陸麗環報道 11月3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通報10起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意志,釋放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強烈訊號。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糧食購銷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環節。今年8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及時跟進、全面啟動,專項整治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職責,針對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加大辦案力度,查處了一批膽大妄為、貪得無厭的糧倉“碩鼠”。
此次公佈的案例中,大部分違紀違法行為發生在黨的十八大後,甚至黨的十九大後仍不收手,涉及業務主管監管部門、國有糧食企業,涵蓋糧食收購、儲存、銷售等多箇環節,涉案金額大、涉案人員級別高、危害後果嚴重。這些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問題有哪些典型表現?為什麼此類問題易發多發?紀檢監察機關如何精準打擊整治?
糧食購銷領域“一把手”或主管負責人權力尋租、貪汙受賄、挪用公款、濫用職權,嚴重危害國家糧食安全
此次通報的這些案件,充分暴露出糧食購銷領域責任、腐敗、作風問題突出,甚至在一些地方滋生蔓延、久治不絕,形成系統性、領域性頑症。梳理案例發現,這類問題多發生在“一把手”和主要管理者身上,且從上到下都有可能利用手中權力“雁過拔毛”。
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本應做好國家糧倉的“看門人”,卻利用職務便利大搞權錢交易,甚至內外勾結“靠糧吃糧”。
如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購銷計劃部原部長董春平利用擔任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副總經理、中儲糧成都分公司總經理、中儲糧集團公司購銷計劃部部長等職務便利,在收儲庫點審批、糧食運輸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503萬餘元。
少數黨員幹部雖不直接收受賄賂,但卻透過介紹或者安排親友進入相關企業的方式,間接設租尋租。
如湖北省糧食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費仁平在負責湖北省糧食局糧庫監測建設專案招標工作期間,透過為葉某某公司量身設定招標條件、修改評分標準、要求評委降低其他公司評分等方式,為其中標提供幫助,並將親友介紹給葉某某合作經營或進行投資。
把目光轉向自己的“責任糧”,一些黨員幹部透過虛假報銷、虛假協議、截留收入等方式貪汙公款。
如雲南省糧食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海平利用職務便利,夥同他人以簽訂虛假動態儲備糧採購協議、截留輪換糧銷售收入等方式,貪汙公款1555萬餘元。
面對經手的大量售糧款,一些黨員幹部動起了“歪心思”,把公款當私款,目無法紀,公然挪用。
如山西省大同市地方儲備糧管理中心原主任楊斌指使下屬和多名糧食經紀人,將銷售糧款436萬餘元存入其個人銀行賬戶,用於購買股票、個人消費。
擅權妄為、履職不公、執法不嚴的責任問題在涉糧腐敗問題中也易發多發。
如貴州省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李蘭俠在貴州省省級儲備臨儲糧採購中,未經集體研究,違規決策省級儲備臨儲糧的採購方式,以貴州省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名義向管理和服務物件借款220萬元,並透過提前借支省級儲備糧輪換資金方式償還前述借款。
此外,在監督管理過程中走馬觀花、弄虛作假、官僚主義的作風問題也時有發生。
如黑龍江省寧安市財政局原黨組成員劉國忠夥同他人,在核查某民營企業申報糧食補貼工作中,對發現的自購玉米沒有農產品專用發票等問題,故意隱瞞,致使申報企業非法獲取國家糧食補貼款136萬元,造成國家經濟損失。
作案手段隱蔽是該類案件的又一特點。一些黨員領導幹部透過多報虛報購糧款、虛假簽訂合同、以次充好等方式“暗箱操作”,把國家糧倉變成個人的錢倉和私倉。
“‘暗箱操作’存在於收購、儲存、銷售、招投標等各個環節,與糧食購銷領域的壟斷性特點有關。”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糧食購銷部門對糧食的定價採購、銷售的方式具有壟斷性,而糧食領域的監督和管理缺少社會公眾監督,讓“暗箱操作”成為可能。
“一把手”搞“一言堂”,監管缺位、監督缺失,導致涉糧違紀違法問題多發
通報的案例顯示,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問題往往涉及的資金量大,巨大的利益誘惑之下,一些糧食購銷領域的黨員領導幹部以身試法,透過合同造假、財務造假、截留糧款等方式監守自盜,或在糧庫專案建設承攬、指標分配、企業經營等方面,利用手中職權為他人提供幫助,進而進行權錢交易,謀取不正當利益。
利用手中權力權錢交易貪汙腐敗、利用虛報購糧款、財務造假、截留收入等方式挪用公款……一些糧倉“碩鼠”的貪腐手段並不高明,為何卻能屢屢得手?
理想信念缺失是涉糧違紀違法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莊德水分析,一些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作為糧倉“看門人”,沒有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更重要的是沒有從國家糧食安全、政治安全的高度來看待糧食購銷問題,反而把自己的私慾凌駕於國家安全之上。”
梳理髮現,糧食購銷領域的“一把手”或主要管理者大多在糧食系統深耕多年,對整個系統的業務都很熟悉,且“一把手”自主權較大,家長制、“一言堂”作風嚴重。
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頻發,與一些地方和單位監管缺位、內部監督缺失不無關係。如在楊斌的案發單位大同市地方儲備糧管理中心,案發之前,單位管理混亂,財務出納員一手拿底票,一手拿公章,倉儲保管員長期不記糧食每年的出入庫賬等等。
“由於糧食購銷領域的壟斷性特點,社會監督往往不能參與,再加上內部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健全、監督缺位,外部監督乏力,問題不易察覺,導致腐敗問題叢生。”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分析。
此外,在一些地方和單位,上級主管部門對基層單位的日常指導檢查不到位,部分基層單位黨風廉政教育活動不能常態化開展,導致基層糧庫黨員幹部紀法意識、規矩意識淡薄。
圍繞責任、腐敗、作風問題,緊盯糧食收購、儲存、銷售等重點環節,強化監督檢查,壓實主體責任
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緊圍繞責任、腐敗、作風問題加強督促檢查,採取有效措施,從嚴從快查辦重大典型案件特別是基層糧食企業“靠糧吃糧”案件,持續形成高壓態勢。
“從查處案件看,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絕大多數集中在縣、鄉兩級糧食部門和基層糧庫。”陝西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糧食收購、儲存、銷售等重點環節,緊盯重點單位、崗位、重點人員,嚴肅查處虛報數量、以陳頂新、空進空出等“靠糧吃糧”問題,以及監督管理走馬觀花,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持續推進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
為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深入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並與正在開展的涉糧問題專項巡視巡察互相配合,精準發現問題,形成有力震懾。
壓緊壓實監管職責,重慶市紀委監委針對王銀峰案件暴露出的國企“一把手”權力過大、黨委履行主體責任不夠到位等問題,指導市國資委、重慶糧食集團、原為糧食集團下屬企業的市儲備糧公司等單位聚焦“一把手”這個重點,開展“以案四改”,推動防範和化解國企領域腐敗風險。對於存在的問題,幾家單位對照“以案四改”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明確時限、掛單銷號。
堅持“三不”一體推進,推動建章立制補齊短板,實現糧食購銷領域常治長效
針對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問題頻發現狀,宋偉建議:“必須在糧食的採購、儲存、銷售以及糧庫工程建設等環節,建立完備的監督制約機制。”
從查辦案件入手,深入剖析、查詢根源,加強糧食系統警示教育,通報曝光典型案例,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推動主管監管部門、糧食購銷企業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深化改革……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動解決糧食購銷領域系統性腐敗問題,取得永續性成效。
此外,各地在開展的涉糧問題專項巡視巡察中,充分發揮巡視巡察標本兼治的戰略作用,把推動完善糧食安全的體制機製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推動根治糧食購銷系統腐敗。
深入解決糧食購銷領域長期存在的問題,還要在體制機制上引入現代管理方式與監督模式。“比如,運用大資料等現代化科技手段,實時跟蹤糧食購銷情況,採集糧食購銷資訊,進行實時分析研判,提高風險預警和防控能力。”莊德水建議。
倉廩實,天下安。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充分認識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的嚴重危害性,有力有序深入推進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堅決遏制腐敗和不正之風蔓延勢頭,守護好國家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