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在外賣裡小便,這種人必須拉黑!

11月29日,

安徽蕪湖某小區一段監控畫面顯示,
一外賣小哥在給顧客送餐時,
在顧客的餐盒裡小便,
之後將外賣搖勻,
並用鼻子聞了聞,
之後將其交到點餐住戶手中。


當天,
小區保安透過監控發現異常,
並於當晚告知住戶,
但住戶“已將外賣吃掉”。
多家媒體調查核實,
在事發前十多天,
該住戶在點外賣時,
給了該外賣員“差評”。
不料該外賣員
正好又接到該業主的外賣訂單,
遂產生了報復的念頭。
這種極端且噁心的行為,
攻擊力很大,
侮辱性很強,
網友直呼“喪心病狂”。
美食到手,
本想大快朵頤,
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
喝下了他人的尿,
消費者胃裡的噁心勁兒可想而知。

該外賣員的行徑,
不僅嚴重傷害了他人的身體健康,
使其對飲食產生長期心理陰影,
同時也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人格尊嚴。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
消費者在消費時享有人格尊嚴。
12月1日晚,
安徽蕪湖警方表示,
涉事外賣員已被警方控制,
目前其因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14天。
這種缺德事都能幹得出來的人,
還有什麼突破底線的事情幹不出來?


近年來,
外賣方便了大眾的生活。
足不出戶就能品嚐到美食,
讓不少人開始選擇點外賣。
外賣員每天與時間賽跑,
風裡來雨裡去十分辛苦。
大眾看在眼裡,
對外賣員群體
普遍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理解。
但還是有極個別人,
丟了個人素質,
踐踏了行業規則。
差評權是平臺賦予消費者的基本權利。
服務有不足,
今後注意提升;
評價有誤會,
積極溝通解決。
如果一言不合就報復,
心情不好就拿消費者出氣,
不僅會消弭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
也對外賣行業的形象
和健康發展造成影響。
近年來,
個別外賣員的出格行為屢被媒體曝光。
比如偷吃顧客飯菜、
飯菜散落一地繼續配送等。
今年在吉林、廣西、廣東、上海等地,
發生過外賣員往餐盒和外包裝上
吐口水的事件。
雖然這些都是個別極端案例,
但給外賣員的整體形象
帶來了負面影響。
“一顆老鼠屎毀了一鍋湯”的效應
不容忽視。


解鈴還須繫鈴人,
外賣行業還需繼續打好制度的“補丁”。
近年來,
各大外賣平臺已經出臺了
諸多較為完備的規章制度,
完善了一系列流程,
但還有一些“補丁”需要精心打好,
這需要整個行業打通壁壘,聯手協作。
保障食品安全,
外賣平臺需要再用點心。
此次事件源於報復之前給過的“差評”,
平臺可藉助技術手段,
保護好消費者的隱私,
儘量避免配送員
為給過自己差評的消費者再次配送;
外賣從飯店到顧客手中的過程
不能成為管理盲區,
可以普及外賣餐食封籤,
避免人為或其他外部因素
對食品的汙染、破壞,
封籤一旦破損,
消費者有權拒收。
外賣行業除了繼續加強從業者培訓外,
還要建立全行業黑名單制度,
對有過嚴重違法違規記錄、
且屢教不改者,
確保全行業都能將其“拉黑”,
而不是換個平臺“無法無天”,
繼續做出有損於社會和顧客的事情。
希望此次噁心的事件之後,
外賣行業能變得更加規範,
讓消費者的入口之食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