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洋品牌還搞“霸王條款”?該睜眼看中國了!


繼“加拿大鵝”鬧出“中國大陸門店不得退貨”一事後,

其他國際品牌

也被曝光存在“內外有別”現象。

知名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售後政策規定,

中國大陸是7天內可以退貨、30天內可換貨,

但在美國、加拿大就可以30天內退貨。

此外,

退換貨政策中專門標註了這樣一句話:

全球任何一家門店都接受退換,

但不包括巴西、中國、哥倫比亞等地區。



這些歧視性“更換條款”,

讓不少國內消費者陷入維權僵局,

消費體驗極差!

與消費者對國際大牌的高期待相比,

心理落差極大!


這類事件不是一兩回了,

此前就有國際知名汽車、手機、快消品、戶外等品牌,

被爆出在中國和其他市場國家搞“雙標”。

現在,加拿大鵝、LV等還搞“內外有別”,

再次暴露此類問題具有一定代表性、普遍性,

需要相關企業加以重視,

及時糾正錯誤做法,防止再次出現。

由於歷史原因,

早期發展中國家的質量理念,

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

一些跨國企業憑藉壟斷地位,

針對不同消費市場採取差異化的產品策略,

如同款產品質量不一、同質產品價格不一,

結果就是“掠奪”並“轉移”他國消費者福利,

最大化自身的利潤。

特別是,收入增長迅速的發展中國家,

消費需求變得旺盛,

國內高階供給短缺,

擁有“賣方市場”優勢地位的大牌廠商,

將對奢侈品存在心理幻覺和“剛需”的消費群體,

一吃一箇準,

以至於變本加厲、成為慣例,

缺少對歧視行為糾偏的自覺。


這種錯誤的行為,

必須也必然得糾正。

從市場自身力量來看,

中國消費者權利意識覺醒,購買力日益強大,

並且可替代的高質量國貨、國潮在興起,

在供需兩端都對國際大牌建立了足夠“拍桌子”的能力,

一些跨國企業既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博弈能力,

更要重新梳理自己的“基本盤”,

認清誰是核心客戶。

加拿大鵝在財務報表中承認,

中國大陸的消費貢獻顯著。

LV在財報中也表示,

中國驅動的亞洲市場是集團增速最為迅猛的市場。



從我國國內自身的品牌建設來看,

產品質量標準越來越高,

消費者保護越來越重要。

奢侈品牌、跨國品牌生產商,

如果停留在發展中國家“人傻錢多”的舊觀念中,

以為中國等市場消費者會因“崇洋媚外”,

而對劣質產品和服務忍氣吞聲,

繼續搞雙標、店大欺客,

侵蝕我們消費升級和美好生活的願景,

不僅是自身經營戰略的重大失誤,

更將嚐到我國監管的重拳和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惡果。


經過這些年的消費經驗積累,

消費者還發現,

不乏一些奢侈品和“偽奢侈品”,

在經過包裝、炒作後,

進入中國等市場後獲得了超高“溢價”,

這是賺“資訊差”和“認知差”的錢。

當這種資訊不對稱逐漸消去,

消費者不再願意付“智商稅”,

故作傲嬌的國際品牌將難有接盤者。

現在被熱捧,

就掉牌了、脫毛了、以次充好了,

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是加速透支自身的品牌信譽。


消費品市場“內卷”是全球問題,

迎合消費升級是突破口,

這包括產品自身高質量,

也包括經營理唸的升維。

在“買方市場”越來越明顯的今天,

每一位消費者手握選擇權,

質量、服務依然是不變的評判基準,

無視消費者合法權益和消費行為特徵的變遷,

再固守成見,

搞什麼落後的地域“雙標”、霸王條款,

百年老店也會遭遇自身的“諾基亞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