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分享型社交平臺上,關於“奢侈品退貨”的帖子有1800多條。大部分內容是詳解各奢侈品退換貨政策,也有部分使用者反映“存在歧視、退貨難是共識”等問題。
1
但不包括中國
在某投訴APP上,有消費者今年10月11日在三亞國際免稅店購入Gucci1955馬銜扣包包一箇,10月16日機場提貨回家後檢查發現該包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包的肩帶上有一處明顯大劃痕;肩帶上可調節的圈圈被膠水粘住無法調節肩帶長度。發現問題後,該消費者與三亞Gucci取得聯絡,他們說不好退換貨,只能就近城市門店退換,於是打Gucci官網電話,官網工作人員回覆就近門店不能提供退換貨服務。
也有消費者今年6月3日在上海國金中心香奈兒購入三隻包。該消費者稱,在購入時銷售未告知商品不能退貨或換貨,第二天該消費者想把其中兩隻包退換,對方告知只能購買14天內換貨,不能退貨,且只能換店鋪現有的產品。之後該消費者補差價將兩隻3萬餘元的包換成4萬元和近6萬元的包。到家後發現近6萬元的包有劃痕。消費者堅持檢測,對方一週後通知其的確是個劃痕,但是不予處理,不能退貨或者換貨。
LV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退換貨政策中,消費者取消訂單、退回產品並解除合同時間為7天,而中國香港為14天,美國和英國為30天。Gucci在中國市場的退換貨政策中,消費者解除合同時間是14天,英國為30天,美國為45天。
一些從電商渠道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投訴反映商品問題後,會得到相應回覆。但也可能面臨被以各種理由拒絕退款。
在國內做奢侈品生意的蔡小姐表示,正是因為退貨難,二手奢侈品市場越來越大,有的人買了東西后真的後悔又急用錢,就會找地方賣出。“收購價肯定沒有她在專櫃買的貴,夾在中間虧損的,都是消費者。所以希望大家要對退換貨政策心裡有數,少點衝動消費吧。”
多家媒體記者電話諮詢LV、Burberry、愛馬仕等奢侈品牌,得到的答覆均為:專賣店購買產品“只換不退”;而在電商平臺,因受《電商法》保護,網購商品可以7天內退貨,14天內換貨。而對於購買後發現產品有質量問題如何解決,多箇店鋪均沒有正面回答。
央視記者還發現,LV品牌在退換貨政策的最後,還專門標註了這樣一句話:全球任何一家門店都接受退換,但不包括巴西、中國、哥倫比亞等地區。
對此,央視網公開質問,是在中國市場賺錢太容易?還是對產品過於自信?
2
雖然奢侈品專櫃退貨內外有別的問題一直存在,但中國的奢侈品市場發展勢頭良好,且大部分消費者會選擇在“售出商品一概不退”的奢侈品門店購買。
一項資料顯示,2011年到2020年中國國內奢侈品銷售額一路上升,在2020全年實現約48%的增長,達到近3460億元人民幣。
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奢侈品在國內早先就是“一經售出概不退貨”,近些年大多根據我國法規修改了一定的條款,但仍舊存在退換貨難,而這在過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有網友認為這與國內外法規規定的內容存在差異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中國消費者此前對國際大牌盲目崇拜的心理。
曾幾何時,國人對於國際大牌大多有著驚人的高信任度和容忍度。國內某美妝新銳公司創始人曾感慨:“現在的環境下,國貨品牌需要加倍努力,才有能力對抗市場存在的某種歧視。舉個例子,你買了一隻雅詩蘭黛的口紅,不慎弄斷了,很多使用者會說我太用力了;買一雙奢侈品牌的高跟鞋穿壞了,會說我太不小心了。但是,如果買的是100塊錢的國產品牌高跟鞋穿壞了,大家會說這品牌真垃圾。”
而我國消費者和消費市場環境的越發成熟,更多國際大牌“雙標”行為不再被消費者所接受。據此前有機構釋出的《公眾國外品牌消費行為調查報告》顯示,六成被訪者知道國外品牌存在“中外雙標”的現象,超四成被訪者明確表示遇到就堅決抵制,七成表示會增加國貨消費比例,半數人希望外企打破慣性思維與傲慢,儘快統一內外標準。
中消協呼籲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主動監督,拒絕盲目品牌崇拜和炫耀性、攀比式消費,面對經營者的傲慢與偏見要敢於說“不”,遇到消費侵權行為要積極依法主張自身合法權益,為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出一份力,做會消費、善維權、有擔當的新時代消費者。
中消協也強調,尊重消費者權利、保障消費者權益是經營者的應盡義務,在這方面,任何企業、任何品牌都沒有例外特權。